9月底,第六届成都双年展学术委员会及策展人名单公布,著名艺术家周春芽将担任第六届成都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,围绕学术委员会的定位、以及世界双年展最年轻策展人团队的诞生等问题,周春芽接受了雅昌艺术网的独家专访。
雅昌艺术网:这次是什么机缘让您进入成都双年展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的呢?
周春芽:他们可能知道我长期在成都,对成都比较有感情,去年的学术委员会我也是副主任,但是那次基本上是策展人在做具体工作,学术委员会比较松散,委员来自不同的地方。今年的学术委员会应该是比较有力量的,我们找的都是全国知名的艺术家、策展人、美术馆馆长、批评家。
组委会希望我来筹备学术委员会,我跟刘家琨、吕澎一起商量。组委会是希望我负这个责,我开始觉得有点儿耽误我的时间,没有同意,而是给他们推荐影响更大的批评家。但那位批评家也没有时间,没有办法,后来还是希望我来担当主任。我也担心这个事情做不好,影响到整个双年展,学术委员会要确定下一届双年展的方向,同时也要推荐策展人。所以说学术委员会应该是非常重要的,有点儿像成都市文化艺术方面的智囊团。
雅昌艺术网:作为著名艺术家,从艺术家进入一个学术委员会,要思考更多策展、组织甚至很多更具体的活动,这种角色的转换您适应吗?
周春芽:肯定不适应。严格地讲学术委员会是更多的批评家和策展人来担任,组委会可能是觉得我在成都的时间长,容易沟通,除了跟批评家、策展人沟通以外,更重要的是要跟组委会、政府方面沟通。他们觉得我脾气比较好、人缘比较好,起到的作用,事实上起的作用也是这个作用,所以我觉得你当主任不一定非要去管具体的,只要相信专业的人才。像我是艺术家,能力就是搞好艺术,但是策展或者理论方面不一定有专业人士的水平,我觉得这个也没关系,放手让选择的策展人做。
雅昌艺术网:这种思路的转换就是您作为主任要定调子,这个时候选择年轻的策展人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?
周春芽:成都不像北京、上海有天然的一个优势,这样的城市在国际上有足够的声望,但是成都这么多年来做当代艺术还是做了很多事情的,影响也比较大,但是这个影响也仅仅在国内。成都已经做了五届双年展,开始我们的想法是聘请全世界知名的大牌策展人,但发现这个有难度,因为我们城市和双年展的影响力,大牌策展人不一定会来。
所以我们转向年轻的策展人,他们虽然年轻,但跟国内很多年龄比较大的策展人、批评家相比知道的不一定少,其实年轻人的思路更广一些。我开始觉得还是有一点冒险,但是听到他们的一些想法,了解了他们的一些经历,他们几乎知道所有重要的全世界的双年展,也去看过,这是一个优势,就是他们有对比,有丰富的知识。所以我们启用他们三个人,算起来可能是全世界双年展里边最年轻的一个团队。听他们陈述自己的想法,发现他们想得非常全面,跟城市结合的很多细节都非常好。
雅昌艺术网:对比上一届成都双年展是28万的观展人次,创造了业内很高的记录,您觉得这一届在设计的时候跟上一届有哪些不同?
周春芽:这一届的设计凭我初步看他们的方案和想法,我觉得从参观的人数应该超过上一届。上一届的双年展还属于比较专业的展览,集中到三个部分,都是在室内。这一届双年展开始的想法,最后还没有出来,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拿出最后方案。这届双年展策展人聊起他们的想法,整个展览是跟城市的结合与互动,参与的人应该会更多,而且展览的时间延长到两个月,我想参观的人数应该超过上一届,能达到五十万到六十万。像卡塞尔文献展是三个月,一个很小的城市,做的是全世界的一个概念,最后达到的观众是一百七十万,如果我们仅仅只有二、三十万就太少了。
这种双年展,应该参与的人越多越好,本身做展览也是希望大家来看,希望跟这个城市、老百姓互动,当然学术标准也要非常高,在业内也要看不出什么问题。肯定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,这个没有什么关系,主要是把这个事情做出来,在学术上要起到一定相互交流的作用,更重要的是跟社会互动。
雅昌艺术网:对比成都双年展跟国内其他城市乃至于国际其他城市的双年展,您觉得各自,北京、上海或者广州这样的双年展或者三年展,成都的特色在哪儿?
周春芽:成都双年展应该是继上海双年展之后中国第二个双年展,前四届是一个企业家单独来做,这个企业家也非常不容易,他也非常热爱艺术,他也希望在成都做这个双年展能给艺术一些支持。后两届是政府介入,力度更大,资金投入也更多,更加充分地调动媒体等社会资源,后两届就是一个结合,一个政府跟艺术、艺术家、策展人、批评家,以及跟老百姓整体的结合,这个双年展应该在中国是最具有特点的。
雅昌艺术网:政府介入的时候会对他的经营模式有哪些具体的影响?您刚才说到模式或者是投入的资源是政府拉动投资吗?
周春芽:政府出钱,完全是支持双年展,你的方案定了以后他就付钱,这个钱应该是政府的一个投入,而且政府基本上没有干预策展人的想法,完全按照策展人的想法来做,这一点成都还是比较宽容、自由的,这也是成都的一个特点。
雅昌艺术网:上一届是第一次从企业投资变成政府投资的行为,你感觉上一届和这一届不的,具体的关于主题上、人员运营上有变化吗?
周春芽:上一届具体的我想可能是基本上是策展人一个人来做很多事情,他自己也是有一个团队,这个团队非常能干。今年的不同就是分工分得比较细,今年是政府来搞组织,学术委员会负责整个双年展的学术标准,针对双年展的资金专门成立了一个基金会。上一届我跟政府的领导建议,双年展一定要成立一个常设的机构,比如说双年展办公室,还有就是围绕着双年展所需要的资金要成立一个专门的运营的,能出钱的一个地方,所以他们今年做得比较好,很早就开始启动了这个办公室。又做了一个双年展的基金会,通过基金会的运作模式可以吸纳很多资金,包括政府的资金、企业的资金,来保证双年展的运作。所以今年比较单纯一点,策展人负责策展人的,学术委员会负责学术委员会的,策展人把方案定了以后,开始执行,执行团队是另外的,我觉得明年的第六届成都双年展到目前为止组织结构是非常好的。
雅昌艺术网:分工现在已经非常明晰了。学术委员会如何保证学术质量呢?对方案进行审核,包括策展主题的选择,将来作品的筛选都会有一些影响作用吗?
周春芽:学术委员会的人里边非常有策展经验的,像顾振清、郭晓彦、皮力都是在中国策展人里边非常优秀的,他们都有很多想法,而且他们也参加、策划了很多国际国内的展览,像艺术家张晓刚、汪建伟、方力钧、何多苓他们这些都是参加了很多重要的展览,所以都有很多经验。我们在开会的时候,大家都给了三个年轻的策展人很多建议,在学术上给年轻人一些鼓励,同时也给他们一些压力。
雅昌艺术网:对比成都双年展和上海双年展,广州三年展,最近几个大的展览,我们成都双年展的组织形式,成都您刚才谈到是政府,从企业转到政府,政府来投资、进行组织,逐渐建立起更专业、更强大的学术委员会,有一个策展人团队,包括基金会和政府管理部门等等是一个非常完备的机制,对比中国其他城市的双年展或者三年展,他们旗下的机制跟咱们有区别吗?
周春芽:有些城市是以美术馆为常设机构,成都没有一个单位,所以我让政府赶快成立一个办公室,这个办公室一定是专业的,两年非常少的时间,所以没有一个专门机构不行,成都这种模式应该是我想更国际化一点,像卡塞尔,我们记得威尼斯好像就是直接政府在做,策展人的权力也非常大。这个模式优势就是政府直接来管,经费、决策上就减少很多环节,支持的力度也更大一些。
学术委员会与双年展的政府负责人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,需要沟通和理解,所有的人都想把事情做好,成都双年展办公室的负责人就非常有能力,而且很谦和,政府尊重专家的意见,我们反过来也尊重更年轻的专家,信任他们,相信策展人的方案,再报预算,如果有能力达到这个预算,这个事情就解决;如果没有钱说没有钱的事,可以沟通调整,都很好解决的,这个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相互要信任。